A+
A-
借诗词之韵 展艺术之美
以《春夏秋冬》古诗词音乐情景剧为例

文/马 娟

在我国历代文化里,诗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春夏秋冬》音乐情景剧以诗词为名,将符合学生认知的经典诗词与现代国风音乐相结合,运用舞蹈、吟唱、朗诵、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精神之美和学生的表现之美。

情景剧内容精心选取杜甫的《春夜喜雨》、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上李邕》,分别作为春、夏、秋、冬的内容题材,通过舞台LED屏四季变换、四段国风音乐以及学生演绎的情境、情绪,服装道具,表现形式、风格等的变化,形象直观的表达出四首诗歌的精髓,达到了诗、歌、词和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从而呈现出特色鲜明、情景交融、清新典雅的艺术作品。

这个节目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让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使学生在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激励,是美育教学的典型案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中华文化就用它丰富的底蕴和深厚的情怀滋养了代代炎黄子孙,而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则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它内容精练、表达讲究、教育性强,如果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它、学习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爱国精神。尤其在现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有着非常重大的时代意义。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多次进行了主题活动,但效果只限于理论性的死记硬背。如何让新时代的孩子们真正乐意好学那些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的诗词,就是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直到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播出,我才茅塞顿开,为何不把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有诗就有歌,让诗词插上旋律的翅膀,飞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音乐环境中学习古诗词。不仅要唱,还要创设环境去演活它,让古诗词学习成为学校最流行、最时尚的事!

一、确定各年龄段学生表演的古诗词内容

 

利用学校跨学科教研活动(项目化学习),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一起从语文教材、《经典诵读》中精心挑选出符合各年级学生认知的古诗词代表作,要求内容既要经典又要积极向上。首先在语文课上进行朗读、理解词意、背诵,然后在音乐课上由专业的老师进行演唱或综合表演的指导。

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咏鹅》时,由于孩子们已经学会并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听到还有一支《咏鹅》的歌曲,他们非常兴奋,自主即兴创作了相关联的肢体动作、歌词、音乐故事,并踊跃的上台表现,台下的观众则会认真的欣赏并给予真诚的评价与建议,最后实现共识、共享、共进。我想这样充实且有意义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学习实践、敢于创造、积极探索的机会,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二、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课前展示

利用下午第一节课前唱歌10分钟时间(一星期两次),鼓励每一个孩子将学会的古诗词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上台展示(唱、跳、奏、演)可以独自也可以组队,展示后老师进行简短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学生间也可以互评。

在四年级学生展示孟郊的《游子吟》时,同学们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编创与排练,甚至还有想到服装设计、自制道具。台上的人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人看得热泪盈眶。课堂结束时,全体学生含泪起立鼓掌,掌声久久不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古诗和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更加深了对当时文化的理解。学生有了成就感,有了自信心,对古诗词真正上了心,他们期盼着每一次的上台展示。

三、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业艺术辅导

我在坚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群体性原则时,也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艺术天赋高的学生。让一部分学生带动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审美,激发学生学习艺术尤其是对古诗词的兴趣,学校成立了“诗歌表演社团”。第一个节目就是编排音乐情景剧《春夏秋冬》。为此,我做了很多工作。              

(一)甄选表现四季的古诗词

备选的古诗词既要经典、耳熟能详,又要有情趣,还应立意高且适合艺术表演。在反复思虑之后,确定了方案

1.“春”为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夏”为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秋”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冬”为李白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为了让学生诵读准确、深入感受古诗词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们查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赏析辅导。从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诵声中,一双又一双灵动的眼眸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正逐渐的走进诗人的生活,走进那些古老的年代。教室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取而代之的都是有关古诗词的各种话题和讨论。

(二)根据古诗词内容选择最适合表现古诗词意境的音乐

从学堂歌、民歌到流行歌,甚至说唱音乐,我听了近百首乐曲,最终选择了当下流行的“国风乐”和经典民乐作品来提高节目的整体品位。

当我第一次给孩子们听《春夜喜雨》时,他们就忍不住的狂赞“真好听”“美极了”……悠扬的音乐似乎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音乐一结束,大家就兴致勃勃的讨论乐段、乐器、音乐感受、该用哪种表现形式搭配这支旋律、用什么表演道具等等。不知不觉师生在排练室边唱边演竟到了晚上十点多,而这首诗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经意间已经浸润了每个人的心。

(三)确定每首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

《春夜喜雨》的词和音乐都有两个部分。引子部分:在舞台背景、亭台楼阁、点点灯火和淅淅沥沥春雨的映衬下,姑娘们跳着轻柔的中国舞撑着油纸伞缓缓进入,观众也随着他们穿越到诗圣杜甫的别苑。A段:翩翩少年扮作杜甫吟诵《春夜喜雨》入场,俊朗的扮相和真情的吟诵,再现了当时作者的心境;B段:一妙龄女子身着温柔的衣裳,一边唱着优美的《春夜喜雨》,一边走进浪漫的雨夜中。歌与舞与诵完美的呈现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烂漫意境,表达出当时作者热爱生活、内心喜悦的心情。

《江南可采莲》

孩子们愉快唱歌的情境

初读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我便感受到了诗的清新、人的欢愉、夏日的清爽。如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这份美好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服装和情景:一个个刚从学堂放学归来的书童,身着青绿相间的衣裙来到池边采莲玩耍,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相互嬉戏着,头上鲜红的飘带就像水中的鱼儿一样,好不快活!我立马想到了游戏的形式,但纯游戏和诗、歌不搭配,于是我用拍手律动的形式代替游戏,让学生们围一圈一边互动拍手,一边放声歌唱。
  在舞台满池莲叶、荷花的映衬下孩子们的笑容就像金色的光芒灿烂无比,欢快的歌声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他构思奇拔,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虚实交错的意境氛围。

如何准确表现这首词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着实不容易。经过不断地尝试,最后采用诗歌朗诵加表演的形式,利用朦胧的“纱布镜子”(道具)营造现实与幻觉的世界,让“诗人”以外的其他同学躲在“纱布镜子”后面用剪影造型根据诗词内容与“诗人”进行对话。“苏轼”手持扇子,用微醉的感觉在舞台上通过不同走位,穿梭在镜前镜后,表现作者即期盼飞往月宫,又留恋人间生活的这种波澜起伏的情感。

在这段的排练中,表现最棒是表演的同学们,他们不怕累,不计较角色的大小、不在意舞台上是不是露面,始终用较真的态度和追求极致表演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坚持练习,哪怕汗水湿透衣裳,也从不埋怨,这份坚持深深的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上李邕》的作者是“狂人”李太白,开篇即激昂高调,把自己比作“神鸟大鹏”,全首诗的每一句都表现出满满的自信,这种自信、追求理想的精神也是当代少年应当具备的。为了表达刚而上的意境,我采用中国舞中侠义潇洒的舞蹈风格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男生阳刚的武术范动作加铿锵有力的朗诵,女生洒脱的中国舞加变化多样的队形,朗诵一领(男生)众和(女生),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少年从容自信、目光远大的精神风貌。

意气风华的表现《上李邕》自信、向上的精神。

(四)对服装、道具、演员妆容、舞台背景等每一个程序的用心斟酌

就拿妆容来说,为了表现不同的人物特点、不同的意境需要,单口红就用了五种。私下里,老师们更是亲自试妆,试口红试到嘴巴疼。为了节目能呈现最完美的效果。老师们主动贡献了平时都舍不得用的“大牌口红”,舞台背景的制作那就更累了,大家经常守着电脑加班到凌晨,一遍遍的修改。为了找到最适合的道具,我用下班时间,找遍市区每一个可能制作道具的店铺,跟设计师一遍又一遍的沟通。这些充分表现了老师们热爱本职工作、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大家虽然累,但心情确是愉悦的。                             

四、活动成效

《春夏秋冬》古诗词音乐情景剧一推出就以其鲜明特色、情景交融、清新典雅的风格受到大家的好评,尤其是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教师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深入探究学习的教法方面得到了领导、同行和家长的赞赏。节目还受到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关注,并在2020年登上孝义市电视台教师节颁奖晚会的舞台,受邀参加了孝义市首届“青春之美”少儿模特大赛的团体赛,并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春夏秋冬》音乐情景剧的成功是我校长期重视美育课程,尤其是将古诗词这项传统文化与美育课程相结合并有效落实的成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从心里真正领略到了古诗词的精彩,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学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体验到了表演、唱歌、朗诵等艺术课程的无限魅力,他们更加有了积极探索、大胆创造的学习精神;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对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引领他们向更多元、更广阔、更深远、更高品位的方向发展,达到了陶冶心灵和塑造人格的“育人”目的。

五、探讨与反思

《春夏秋冬》这个节目(项目化学习)从开始策划到节目呈现,用时一个半月。在这期间老师和同学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热情,但随着对古诗词的深入了解,大家也感受到艺术这门学科的“难”,是真的很难!我常常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经验等等,迫切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专业培训。

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工作,我们也是刚刚起步,与教育部关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中国人打底色工程”相差甚远,虽然经验不足,但我们会继续努力,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也会更加科学、系统的安排此项工作,真正将好处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府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