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德育视角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文/董志强 杨云英

一、调查背景和工具

目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班级管理作为了学校管理的一个分支,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是学校任命、委派,长期且全面的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教师,其职责就是组织、教育、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管理好班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成功,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然而,近年来学校班级管理的德育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充斥在网络中,深刻影响着高中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以致出现沉迷网络游戏、抽烟酗酒、攀比吃穿等现象。另一方面,高中生升学的压力,班级管理中重智育轻德育,将德育忽视或停留于“蜻蜓点水”形式层面,德育趋于“肤浅化”、“快餐化”趋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中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本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软件进行信息收集,从班主任、学生和任课教师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问卷和访谈,其内容主要从人际关系、发展目标、行为习惯、活动开展、文化熏陶等几个方面设计了问题,旨在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情况能有深入、客观、全面了解,进而为更好推进班主任班级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样本

本次调查对象是孝义三中学校的广大师生,随机选取了学生(469)人;选取班主任(2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访谈部分任科老师。本次问卷总共收回问卷498 份。Spss分析报告如下:

信度分析-1


效度度分析-1


信度分析-2


效度度分析-2


三、班主任班级管理下的德育现状

(一)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密切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石,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依托。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人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中,学生在思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相互积极影响,互相关心,良好沟通,形成良好班级风气。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次调查围绕“人际关系”设置了以下下几个问题。

                                                                                         
       从表1对班主任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班主任普遍认为在自己班级管理过程中与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除家访外,基本能主动去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同学们物质帮助、精神心理的疏导。但从表2对学生的调查中却呈现出分歧,30%学生选择与班主任恰恰相反,学生表示在学习、生活中老师主动找其谈话是比较少的,如果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最先想到的同学朋友,这样的反差结果说明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可能更多呈现的是“例行公事”式谈话,或是基于学生的成绩单方面的谈话,而没有真情实意的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这种“出力不讨好”状况的形成也是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上级各方面任务的摊派,使得班主任事务繁杂,可以说是应接不暇;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升学指标”,能否提高升学率是衡量班主任工作业绩的尺子,多种因素下班主任已无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中来,必然导致师生间情感的疏远,这不利于班级管理过程中去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的制定,是一个班级发展前进的动力,有助于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激发学生的拼搏、争先意识。最为理想的就是班级发展目标能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学生愿意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它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能够使全班同学在情感上、认识上、价值观上趋向一致,易于形成班级团队精神,凝聚班级成员的心气,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为此,本次调查围绕 “发展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从表3对班主任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是有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的,而且将班级口号、班训落实渗透给学生的达79.31%;同时从表4学生的调查中也可以获知20%不知道有班级规划。这说明在高中阶段学生尚处于心智不成熟也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这个特殊时期,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激励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未雨绸缪,再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适合班情的班级发展目标。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管理有效性,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目的进而制订自己的人生规划。总之,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日常事务,抓好学生学习,还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三)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班集体形成健康班风和学风的关键,它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终身成长。作为班主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首要抓的德育之首,好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坏的习惯也足以毁掉一个人,高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养成阶段,极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和网络风气的影响,产生消极的价值观,不良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等,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了解到学生的各项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学生更健全的人格。为此,本次调查围绕 “发展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从表5对班主任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应该精致一些而且班级管理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的时间也确实是比较多的。这一点在表6对学生调查中得到证实,学生基本一致认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视,有的还制定了《班级公约》,但有学生表示收效胜微。可见师教是学生行为习惯的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行为习惯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然,学生的成长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四)管理方式

班主任的管理风格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直接因素,班主任的管理是为民主型还是专断型型或者是放任型,不同管理风格对于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影响差别相当大。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建设,阻碍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将来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次调查围绕 “管理方式”设计几个问题。

从表7对班主任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班主任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尚未做到民主管理,只有少数班主任表示是小组合作参与式管理,如班干部推选采用了选举式。可见在班级管理的多数情况下,班主任说了算,从表8对学生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如班级评优过程,要么是通知型民主管理;要么虽让学生参与,但往往决定权是在班主任手中,民主管理也就停留于形式了。同时围绕活动开展设计了问题,从对学生调查表了解到在班级活动中,存在形式单一,主题陈旧等问题,也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问题。从对班主任调查表中也呈现出虽在开展一些活动,但自我感觉对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调动不是很理想。这可能与长期以来班主任管理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可见班主任班级管理风格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动实施民主管理方式,才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班主任要积极为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提供各种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热情。

(五)文化熏陶

班级文化作为群体文化,它凝聚着班级共同的价值观、思想行为认识、发展目标等。它能增强学生对班级认同与归属感,还能强化其责任心,使其具有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等,通过班级文化熏陶净化学生心灵,以及促进斗志提升与创造力形成。为此,本次调查围绕 “思想文化”设计几个问题。从对班主任的调查中可以看出,82.76%的班主任认为班级发展应该有其特色文化,它是班级发展的精神核心,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也对学生内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可以得出学生也知道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班级文化建设,但停留于表面、形式,并未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从学生对当班干部这一认知可见一斑。班级文化非常重要,良好班级文化会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使其形成正确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同时还能促进心理健康,起到激励和带动作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班级文化重要性和广泛影响,需要班主任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加强研究,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助力熏陶与影响,使学生健康与综合发展。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综合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些许问题,高中阶段学生这处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人修养、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塑造的最佳时期,这就需要我们在常规班级管理过程中探索、研究和发现,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山西省2021年度课题《德育视角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Z-21225。】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第三中学校